北京大学-金融经济学精品课

By | 2022年12月18日

《金融经济学二十五讲》是我在北大国发院4年金融学课程教学中逐步写成的一本书,已于近日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当当、京东等电商均有售。在4年课堂教学中,累积有超过千名学生听了我的金融课。来自这些同学们的积极反馈让我有信心把课堂讲义汇集出版,与更多人分享。下面是这本书的前言,可让人对这本书有更多了解。

这本书是一份面向大学本科生的金融经济学讲义,旨在将人引入金融学大门,让其领略金融理论之概貌,并掌握现代金融的核心思想。本书涵盖了金融理论的主体部分,可与各门金融专业课衔接,因而也可作为研究生、MBA学生的金融入门教材。

从2015年开始,我每年春季学期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给双学位同学开设金融课,至今已有4年。这本书即是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写成的。我之所以没有选用市面上已有的金融学课本作为课程教材,而要自讨苦吃地写这么一份讲义,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现在市面上的金融经济学教材要么数学程度过浅、要么过深,均不太适合想深入了解金融理论的本科生使用。现代金融学是一门令人激动的学科,数学在金融分析中的大量使用不仅塑造了人们对金融问题的思考,也改变了真实世界中的金融运行。因此,任何对金融理论的严肃介绍都不可能离开数学。但这恰恰是本科生学习金融学的一个很大障碍。现有以本科生为对象的金融经济学教材往往将其数学表述控制在较为浅显的程度上,因而很难让同学们领略到现代金融学的精髓。而以研究生为对象的金融教材,则在追求数学严谨性的同时将很多本科生挡在了门外。

我相信,在本科生可以接受的数学水平上,完全可以把抽象的金融核心思想传递给同学们。在这份讲义中,我将数学水平控制在了经济类高等数学的水平,读者只要会求微分、会做代数运算,就应该能掌握课程的所有内容。讲义中虽然有几处涉及到了向量和矩阵,但也只是将它们当成简写记号来用,并不要求读者懂得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方面,读者只要学过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储备就已足够。在过去几年选修我这门金融课程的同学里,既有来自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的数理基础很扎实的学生,也不乏文史哲这样纯文科背景的同学。但不管背景如何,同学们在付出了努力后都能掌握课程内容,领略到现代金融学的美。

第二,市面上现有金融经济学教材虽然大多能较好呈现金融理论的逻辑架构,但在其介绍中往往缺乏历史维度,因而难以让人看到金融理论的内在活力。金融经济学是一个仍在生长的生命体,而非僵死的标本。看到理论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固然重要,但并不足够。我们还必须要有历史的眼光,深入到刺激理论发展的一个个关键问题中,了解这些问题间承前启后的关系,才能置身于理论体系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体会到理论所蕴含的澎湃生命脉动,进而对理论体系有更深理解。

所以在这份讲义中,我沿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既介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点出串起知识点的历史追问。比如,绝大多数金融学教科书都把均值方差分析作为期望效用理论的一个特例来介绍。但最早提出均值方差分析的马可维兹可不是这么想的。马可维兹的问题是:如果投资者既关心回报率的均值,又关心其方差,那么她会如何进行投资?从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出发,马可维兹掀起了第一次金融学革命。所以在这份讲义中,我会一开始就讲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然后才进入期望效用理论和一般均衡的分析。在我看来,用这样更符合理论发展历史进程的架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同学们有代入感,感受到刺激理论发展的关键动机。

第三,在这份讲义中我有意采用了一种现行教科书中少见的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讲义中我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让读者看清大图景。我所写的不是一本传统意义的教科书,更不是一本常备手边的工具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份讲义的目的只是把读者领进金融学大门,帮助她们弄清其中的逻辑主线和重要分析方法。为此,写讲义时我对金融理论按照自己的主观偏好做了取舍。但正如艺术家在演绎乐谱时都会加上自己的个性一样,我相信这种主观性是这份讲稿的长处而非短处。甚至可以说,这种主观性正是这份讲义存在意义之一。相信读者们在读完这份讲义后,可以按照我所选择的路线,领略到金融理论的美丽景致,并为未来更专业的金融理论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这份讲义不求言简意赅,但求把道理说透。教科书多用凝练的书面用语来撰写。但我这份讲义想更平易近人地面对金融学的初学者。考虑到他们的接受力及偏好,讲稿采用了口语化的文字,试图营造一种课堂讲课的氛围。对于各处关窍,我也力求用平实语言从多方面详加解释。我不怕别人说我��里��唆,就怕有读者因为一句话没点透而不能得其门而入。而且我相信,透过耳边絮语式的文字,能把有些只可意会的东西传递给读者。

再次,我要写的讲义是一本“自学友好”型教材。我本科和硕士都在西南交通大学读工科,直到博士才考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经济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通过书本自学经济学知识。因此,我深知一个人独自啃教材的不易,仍记得读书时被一个个小问题给绊住却无人可问的懊恼。所以,我在这份讲义中会时常自问自答。这一来能刺激读者的思考,二来则是为阅读扫清障碍。我追求的是让人读起来少些磕磕绊绊,少摔些跟头。

因为这三方面的风格,这份讲义已经深深打上了我的烙印,反映了我对金融的理解,因而可说是独特的。经过3年的打磨,这份独特的讲义到现在总算大致成型了。我自认为撰写这份讲义的初衷已基本达到。

如书名所示,这份讲义总共包含25讲,涵盖了均衡定价、无套利定价和金融摩擦三块当代金融学的核心内容。这25讲可被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第1到第4讲,是课程的介绍部分,意在让那些初次接触金融学的读者了解金融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包含第5讲到第12讲,是均衡资产定价的部分,介绍了均值方差分析、CAPM、C-CAPM等内容。第三部分包含第13讲到第19讲,是无套利定价的部分,介绍了风险中性定价、二叉树、对冲等内容。第四部分包括第20讲到第24讲。这部分内容相对繁杂,重点在于把信息不对称、有限套利、非理性等摩擦因素引入金融分析,以增强金融理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第25讲自成一部分,站在更高层次来看金融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和应用边界。

这份讲义以资产定价理论为主,对均衡和无套利资产定价的介绍占到了全书的一半以上的篇幅。这当然不是说其他内容不重要。比如,公司金融理论就是金融学的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分支。又比如,行为金融学正是当前金融学发展的一个前沿,持续有大量成果涌现。但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写的并不是一本面面俱到的参考书,而是将读者领进门的导引。资产定价无疑是金融理论的主干,能否抓住其中的思想,是读者能否走入金融大门的关键。因此,书中会在此处大量着墨。其他部分的内容可看成主干上的枝叶,在讲义中指出其大致脉络就够了。有兴趣的读者可借由讲义给出的阅读材料来深入学习这些内容。

在所有的25讲中,除第18讲“连续时间金融与Black-Scholes公式”的技术要求高一些之外,其他各讲的内容本科生掌握起来都应该没有太大困难。我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要将Black-Scholes公式的推导放入讲义中。因为这是掀起了金融学第二次革命的神奇公式。对那些有志跨入金融领域的人来说,Black-Scholes公式是她们未来学习的一个起点。而对那些并不打算进入金融业的同学来说,这里的推导将是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个神奇公式的机会。无论哪种情况,讲讲Black-Scholes都是很有意义的。

就课堂教学来说,这份讲义的每一讲都严格对应一次2学时的课堂授课。在2017年春季学期的教学中,我本人就是按照这份讲义的内容讲了25堂课。根据我的经验,只要课堂上抓得紧一点,差不多都能把每次讲义的正文部分讲完。这25讲的内容,再加上几节穿插的专题讲座――我曾经请过金融业界人士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演讲――足够装满一门4学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讲义中的第1、3、5、6、7、8、10、11、12、14、15、16、19、24、25讲是核心内容。如果学时有限,教师可优先安排讲授这部分内容。讲义其余部分则可视时间情况做灵活安排。而对自学者来说,最好的阅读办法则是从第1讲开始,一路看到第25讲,并尤其注意讲义中对金融思想的阐述。

讲义的附录中有些相对技术性的内容,将其跳过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在每一讲最后,都有“进一步阅读指南”。那些想更深入了解相关内容的读者可以按照其中的指引阅读更多材料。

第1讲-01什么是金融和金融经济学? 观看
第1讲-02金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金融理论的逻辑关系) 观看
第1讲-03资产和资产的回报率 观看
第1讲-04资产定价——均衡定价 观看
第1讲-05资产定价——无套利定价 观看
第1讲-06金融摩擦与金融契约理论 观看
第1讲-07有效市场之争与行为金融 观看
第2讲-01金融市场的功能 观看
第2讲-02金融市场的分类 观看
第2讲-03主要金融机构、中国金融市场概况 观看
第3讲-01真实世界的利率 观看
第3讲-02计息习惯 观看
第3讲-03金融决策——净现值法则 观看
第3讲-04金融决策——内部收益率法则 观看
第3讲-05金融决策——再投资风险 观看
第3讲-06债券价值分析起步——到期收益率 观看
第3讲-07债券价值分析起步——即期利率、远期利率 观看
第4讲-01股利贴现模型——DDM定价方程的推导 观看
第4讲-02股利贴现模型——横截性条件 观看
第4讲-03股票市盈率——公式推导 观看
第4讲-04与市盈率相关的投资实务 观看
第4讲-05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分红可能性边界 观看
第4讲-06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费雪分离定理 观看
第4讲-07对股票估值的再评论 观看
第5讲-01资产回报率 观看
第5讲-02事前回报率、事后回报率与期望回报率 观看
第5讲-03方差与风险、幸存者偏差 观看
第5讲-04一种无风险资产和另一种风险资产的组合 观看
第5讲-05两种风险资产的组合 观看
第5讲-06多种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前沿 观看
第5讲-07市场组合与共同基金定理 观看
第6讲-01从组合选择到市场均衡及CAPM的第一种论证 观看
第6讲-02CAPM的第二种论证 观看
第6讲-03证券市场线和资本市场线 观看
第7讲-01风险与分散化 观看
第7讲-02三个反直觉的问题 观看
第7讲-03CAPM的估计 观看
第7讲-04CAPM的应用-1 观看
第7讲-05CAPM的应用-2 观看
第7讲-06CAPM的不足 观看
第8讲-01从CAPM到一般均衡定价 观看
第8讲-02圣彼得堡悖论 观看
第8讲-03期望效用理论 观看
第8讲-04阿莱悖论 观看
第8讲-05图解风险厌恶程度 观看
第8讲-06风险厌恶系数 观看
第8讲-07几种常见的效用函数 观看
第9讲-01投资者参与风险资产的条件 观看
第9讲-02风险资产上的投资量 观看
第9讲-03风险资产投资占总财富的比重及一个特例 观看
第9讲-04风险与储蓄-确定性状况 观看
第9讲-05不同时间与状态间的平滑配置 观看
第9讲-06风险与储蓄-不确定性状况 观看
第10讲-01资产市场-不确定性的模型描述 观看
第10讲-02资产市场-资产及其支付、资产组合 观看
第10讲-03完备市场 观看
第10讲-04阿罗-德布鲁市场与阿罗证券 观看
第10讲-05完备市场中的均衡 观看
第10讲-06均衡算例 观看
第11讲-01完备市场中的一般均衡实现了最优风险负担 观看
第11讲-02最优风险分担的特性及风险的分类 观看
第11讲-03代表性消费者 观看
第11讲-04均衡中的资产价格 观看
第12讲-01C-CAPM定价理论 观看
第12讲-02无风险利率的决定(上) 观看
第12讲-02无风险利率的决定(下) 观看
第12讲-03风险溢价的决定及两个谜题 观看
第12讲-04对风险溢价之谜的评论 观看
第13讲-01从绝对定价到相对定价 观看
第13讲-02从单因子到多因子 观看
第13讲-03多因子模型的直觉 观看
第13讲-04引子:精确单因子模型 观看
第13讲-05多因子模型下的APT 观看
第13讲-06对多因子模型的评论及应用 观看
第14讲-01远期价格 观看
第14讲-02远期价格与对未来现货价格的预期 观看
第14讲-03期权简介 观看
第14讲-04期权买卖权平价关系、期权与市场的完备化 观看
第14讲-05单期二叉树模型及方法一:风险消除法定价 观看
第14讲-06方法二:复制法定价 观看
第14讲-07方法三:风险中性定价、对三种方法的评论 观看
第15讲-01套利的严格定义 观看
第15讲-02资产定价基本定理的描述、超平面分离定理 观看
第15讲-03资产定价基本定理的证明思路、完备市场中状态价格的唯一性 观看
第15讲-04风险中性概率 观看
第15讲-05风险中性定价的直觉及小结 观看
第16讲-01信息 观看
第16讲-02动态完备、多期二叉树模型 观看
第16讲-03叠期望定律 观看
第16讲-04衍生品定价的两期二叉树模型 观看
第16讲-05资产价格的鞅性 观看
第16讲-06二叉树的现实应用 观看
第17讲-01美式期权的行权时间 观看
第17讲-02最优停时的计算思路 观看
第17讲-03美式期权的定价 观看
第17讲-04按揭贷款定价 观看
第17讲-05一个算例及两点评论 观看
第18讲-01准备知识:正态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 观看
第18讲-02从随机游走到布朗运动 观看
第18讲-03随机微分及伊藤引理 观看
第18讲-04随机积分 观看
第18讲-05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的偏微分方程推导 观看
第18讲-06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的鞅方法推导 观看
第19讲-01不成功的对冲思路 观看
第19讲-02单期Delta对冲 观看
第19讲-03动态Delta对冲及几点评述 观看
第19讲-04Gamma 观看
第19讲-05Vega及其他希腊字母 观看
第19讲-06组合保险的思路 观看
第19讲-07对组合保险的几点评论 观看
第20讲-01从阿罗-德布鲁世界到金融摩擦 观看
第20讲-02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 观看
第20讲-03信贷配给:模型设定 观看
第20讲-04信贷配给:模型分析及讨论 观看
第20讲-05信贷配给理论的应用 观看
第21讲-01逆向选择 观看
第21讲-02资本结构的经验事实 观看
第21讲-03MM定理 观看
第21讲-04信息对称 观看
第21讲-05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崩溃与交叉补贴 观看
第21讲-06啄序假说 观看
第22讲-01问题的提出 观看
第22讲-02DD模型设定、自给自足及中央计划者配置 观看
第22讲-03市场均衡、银行 观看
第22讲-04银行挤兑与存款保险、几点评论 观看
第23讲-01引言 观看
第23讲-02有限套利简介 观看
第23讲-03模型设定、基于投资绩效的套利 观看
第23讲-04套利者的优化问题、全投资情形 观看
第23讲-05非理性认知偏差 观看
第24讲-01引言 观看
第24讲-02从希腊字母到风险价值度 观看
第24讲-03VaR的计算 观看
第24讲-04信用风险 观看
第24讲-05操作风险 观看
第24讲-06美国的房地产泡沫、ABS与CDO 观看
第24讲-07CDS与合成CDO 观看
第24讲-08次贷危机的爆发及教训 观看
第25讲-01金融理论体系 观看
第25讲-02台球的隐喻 观看
第25讲-03行家假设 观看
第25讲-04金融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 观看
第25讲-05资产价格与资产价值 观看
第25讲-06金融艺术的领域 观看

请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