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MySQL 优化配置参数(my.cnf)(三)
2018-11-26 18:10:51 】 浏览:410
Tags:MySQL 优化 配置 参数 my.cnf
是128MB。在以InnDB存储引擎为主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个参数设为机器物理内存的80%。同时需要注意: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InnoDB缓存池被分成的区域数。对于1GB以上大的InnoDB缓存,将缓存分成多个部分可以提高MySQL服务的并发性,减少不同线程读缓存页的读写竞争。每个缓存池有它单独的空闲列表、刷新列表、LRU列表和其他连接到内存池的数据结构,它们被mutex锁保护。这个参数只有将innodb_buffer_pool_size参数设为1GB或以上时才生效。建议将每个分成的内存区域设为1GB大小。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当Innodb缓存池中脏页所占的百分比达到这个参数的值时,InnoDB会从缓存中向磁盘写入数据。默认值是75。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InnoDB存储引擎可以并发使用的最大线程数。当InnoDB使用的线程超过这参数的值时,后面的线程会进入等待状态,以先进先出的算法来处理。等待锁的线程不计入这个参数的值。这个参数的范围是0~1000。默认值是0。当这个参数为0时,代表InnoDB线程的并发数没有限制,这样会导致MySQL创建它所需要的尽可能多的线程。设置这个参数可以参考下面规则:


innodb_flush_method:指定刷新数据到InnoDB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方法,刷新方法会对I/O有影响。如果这个参数的值为空,在类Unix系统上,这个参数的默认值为fsync;在Windows系统上,这个参数的默认值为async_unbuffered。在类Unix系统上,这个参数可设置的值如下:



在有RAID卡和写缓存的系统中,O_DIRECT有助于避免InnoDB缓存池和操作系统缓存之间的双重缓存。在InnoDB数据和日志文件放在SAN存储上面的系统,默认值或O_DSYNC方法会对以读为主的数据库起到加速作用。
innodb_data_home_dir:InnoDB系统表空间所使用的数据文件的物理路径,默认路径是MySQL数据文件路径。如果这个参数的值为空,可以在innodb_data_file_path参数里使用绝对路径

innodb_data_file_path:InnoDB数据文件的路径和大小。

innodb_file_per_table:当这个参数启用的时候,InnoDB会将新建表的数据和索引单独存放在.ibd格式的文件中,而不是存放在系统表空间中。当这张表被删除或TRUNCATE时,InnoDB表所占用的存储会被释放。这个设定会开启InnoDB的一些其他特性,比如表的压缩。当这个参数关闭的时候,InnoDB会将表和索引的数据存放到系统表空间的ibdata文件中,这会有一个问题,因为系统表空间不会缩小,这样设置会导致空间无法回放。

innodb_undo_directory:InnoDB undo日志所在表空间的物理路径。和innodb_undo_logs、innodb_undo_tablespaces参数配合,来设置undo日志的路径,默认路径是数据文件路径。

innodb_undo_logs:指定InnoDB使用的undo日志的个数。在MySQL 5.7.2版本,32个undo日志被临时表预留使用,并且这些日志存放在临时表表空间(ibtmp1)中。如果undo日志只存放在系统表空间中,想要额外分配供数据修改事务用的undo日志,innodb_undo_logs参数必须设置为32以上的整数。如果你配置了单独的undo表空间,要将innodb_undo_logs参数设为33以上来分配额外供数据修改事务使用的undo日志。每个undo日志最多可以支持1024个事务。如果这个参数没有设置,则它会设为默认值128。

innodb_undo_tablespaces:undo日志的表空间文件数量。默认,所有的undo日志都是系统表空间的一部分。因为在运行大的事务时,undo日志会增大,将undo日志设置在多个表空间中可以减少一个表空间的大小。undo表空间文件创建在innodb_undo_directory参数指定的路径下,以undoN格式命名,N是以0开头的一系列整数。undo表空间的默认大小为10M。需要在初始化InnoDB前设置innodb_undo_tablespaces这个参数。在MySQL 5.7.2版本,在128个undo日志中,有32个undo日志是为临时表所预留的,有95个undo日志供undo表空间使用。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InnoDB日志组包含的日志个数。InnoDB以循环的方式写入日志。这个参数的默认值和推荐值均是2。日志的路径由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参数设定。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InnoDB重做日志文件的物理路径,重做日志的数量由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参数指定。如果不指定任何InnoDB日志参数,MySQL默认会在MySQL数据文件路径下面创建两个名为ib_logfile0、ib_logfile1的两个重做日志文件,它们的大小由innodb_log_file_size参数设定。

innodb_log_file_size:日志组中每个日志文件的字节大小。所有日志文件的大小(innodb_log_file_size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不能超过512GB。

innodb_log_buffer_size:InnoDB写入磁盘日志文件所使用的缓存字节大小。如果innodb_page_size参数为32K,则默认值是8MB;如果innodb_page_size参数为64K,则默认值是16MB。如果日志的缓存设置较大,则MySQL在处理大事务时,在提交事务前无需向磁盘写入日志文件。建议设置此参数为4~8MB。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当提交相关的I/O操作被批量重新排列时,这个参数控制提交操作的ACID一致性和高性能之间的平衡。可以改变这个参数的默认值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但是在数据库宕机的时候会丢失少量的事务。这个参数的默认值为1,代表数据库遵照完整的ACID模型,每当事务提交时,InnoDB日志缓存中的内容均会被刷新到日志文件,并写入到磁盘。当这个参数为0时,InnDB日志缓存大概每秒刷新一次日志文件到磁盘。当事务提交时,日志缓存不会立刻写入日志文件,这样的机制不会100%保证每秒都向日志文件刷新日志,当mysqld进程宕掉的时候可能会丢失持续时间为1秒左右的事务数据。当这个参数为2时,当事务提交后,InnoDB日志缓存中的内容会写入到日志文件且日志文件,日志文件以大概每秒一次的频率刷新到磁盘。在MySQL 5.6.6版本,InnoDB日志刷新频率由innodb_flush_log_at_timeout参数决定。通常将个参数设为1。

innodb_flush_log_at_timeout:写入或刷新日志的时间间隔。这个参数是在MySQL 5.6.6版本引入的。在MySQL 5.6.6版本之前,刷新的频率是每秒刷新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CentOS 7下MongoDB 3.6 的安装及.. 下一篇MySQL 5.7多源复制配置详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Hot 文章

Python

C 语言

C++基础

大数据基础

linux编程基础

C/C++面试题目